2015年9月19日,在日本山阴海岸世界地质公园举行的第四届亚太地质公园网络研讨会上,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功跻身世界地质公园行列,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大家庭的新成员,填补了贵州没有世界地质公园的空白。这一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使织金洞的影响力扩展至全球范围,开启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

同期,中国贵州・织金国际溶洞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该旅游节以织金洞独特的溶洞资源为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展示了织金洞的溶洞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参与,有效促进了织金洞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2016 年 4 月,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举行了隆重的揭碑开园仪式,当地妥倮苗寨全体村民到场祝贺。揭碑开园仪式的举行,标志着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投入运营,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体现了当地民众对织金洞发展的支持与期盼,进一步推动了地方旅游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同月,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在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举办。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交流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与33个世界地质公园的代表齐聚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共同分享了“迈向世界地质公园新时代”的这一时代主题。国内外地质公园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围绕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管理、保护与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为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借鉴,也提升了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的影响力。

2016 年 9 月,中国贵州・织金国际溶洞文化旅游节再次举办。在 2015 年首届旅游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届旅游节在活动内容、规模和影响力上进一步提升,持续深化了织金洞溶洞文化品牌建设,巩固了织金洞在国际溶洞旅游市场的地位,为织金洞旅游产业的持续繁荣注入了新动力。

2017 年 7 月 21 日,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国土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和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实习基地。这一合作的建立,实现了高校科研教学与公园资源的有机结合。织金洞为高校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地质环境和实践场所,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同时,高校的科研力量也能为织金洞的地质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织金洞在科学研究与公园发展方面实现双赢。


2017 年 9 月,第五届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暨中国贵州・织金国际溶洞文化旅游节在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举办,这是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区域性国际大会首次在国内公园举办,来自27个国家的900多名世界地质公园代表齐聚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展深入讨论。通过办会,不仅提高了公园的知名度,提高公园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地质与旅游、自然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也通过GGN、APGN平台向世界分享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好经验,展示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好形象。

织金洞创世园以来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先后集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品牌于一身。“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使命所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强化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研科普工作,积极参与世界地质公园区域合作交流,利用合作伙伴平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让公园的发展成果惠及公园社区居民,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让世界地质公园“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常兴”的价值理念书写在贵州乌蒙大地。
十年来,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加强与国内外世界地质公园交流合作,先后与25家世界地质公园签订姊妹公园合作协议,积极选派代表组团参加GGN、APGN等组织召开的各类会议,认真学习其他公园先进管理经验,拓宽公园工作思路,促进公园可持续发展。
十年来,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始终把构建地质遗迹保护体系,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要抓手,投入资金近20亿元,升级改造公园旅游公路、科考步道,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更新标识标牌,提质改造旅游公厕,建成织金洞污水处理厂,实施覆盖公园核心区群众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不断补齐公园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园美誉度,扩大公园知名度,吸引国内外广大游客慕名而来,实现了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的双增长。2024年旅游人次达到1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8亿元,与十年前相比分别增长3倍和5倍以上,当地餐馆、民宿、小吃店、旅游特色商品销售店等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到目前,园区内村寨已开办农家餐馆269家、农家旅社126家,旅游特色商品销售 165家、特色小吃店327家,有效带动公园内社区居民就业1.6万余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公园内9万多社区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地质公园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新游客服务中心
十年来,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挥公园在地质遗产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积极作用,推动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绿化工程,累计绿化面积1300余亩,公园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为洞内景观资源休养生息涵养良好生态环境。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贵州大学、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了地质遗迹、地质灾害、地质构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课题研究,普查收集600余种植物图片,核查56处地质遗迹发展现状,完成了《织金洞土壤渗透水——洞穴滴水元素的时空变化特征》《人类活动对织金洞洞穴水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织金洞环境空气质量演变及旅游行为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大课题10余个,编辑《织金洞科普文献汇编》《诗画织金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科学考察指南》等24部书籍,为公园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提供了很多科学参考。每年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举办系列科普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到公园开展研学,在探索地球奥秘,领域地质之美中,践行保护环境、守护地球的行动意识。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等地质专家学者到公园科普学校开展科普讲座,组织公园科普工作者走进社区,普及地质科普、地质灾害防治等科学常识,提升公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共同意识。公园先后成功创建为贵州省自然教育基地,市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被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五佳研学旅游洞穴”,让“旅游+研学”的热度逐年上升。

2024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科普研学活动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注重把世界地质公园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相融合,每年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在公园举办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民间非物质文化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文旅活动,让传统剪纸、新春投“壶”、财神文化、宝桢文化等传统文化活动走进公园,贴近游客。通过举办贵州省“织金洞杯”象棋公开赛、贵州织金洞精英穿越挑战赛,开展“宝桢故里﹒洞天织金”奥运冠军走基层暨徒步穿越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活动,联合央视拍摄制作《今日中国——壮美织金洞》《远方的家——织金洞专辑》《会生长的石头织金洞专辑》等宣传片,向世界不断发出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好声音,传播正能量,让广大游客切实感受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独特魅力。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非遗文化表演

织金洞精英穿越挑战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历史的长河里,十年只是沧海一粟,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将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弘扬和传播世界地质公园“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常兴”的价值理念,把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球瑰宝守护好,发展好,利用好,敬终如始加强地质遗迹保护,释放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地质公园作出更大贡献。
 
        
 
  
                 
                    
 
 
                            









 
                